切除寄生在医疗福利上的“倒药”毒瘤
2021-09-17 13:22:38
作者:罗志华
吴某身患尿毒症15年,却在长期看病吃药中寻得“商机”,利用尿毒症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差价倒卖药品,金额达200余万元……近日,江苏建湖警方侦破一起诈骗医保基金案件,以吴某为首倒卖药品的15人团伙落网。
经查,吴某在10多年的看病生涯中加入了不少聊天群,群里大多是尿毒症患者,大伙不但在群里互相交流治疗经验,有时还会互相帮忙调剂药品。吴某正是利用尿毒症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差价倒卖药品,并发展成为团伙作案。
吴某变成这个团伙的首要分子,与他作为患者的特殊身份有关。他患病长达15年,需要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药价多少、每个疗程要用多大药量,以及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存在哪些差别等,他心里都十分清楚。此外,久病也能让他成为“小灵通”,能够获得很多病友的信息,这些都为“久病成药贩”创造了条件。
医疗福利的初衷是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特别是那些收入不高的群体,防止因病致贫。有时医疗福利越好,意味着药品的福利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距也越大。比如,一种药若能够报销90%,倒手平价卖给自费患者,就有9倍的利润。当前,越往基层,药品的报销比例越大,到基层开药,再卖给大医院的患者,获利颇丰。这在药贩子眼中成为牟利的机会,一些人为了利润,不惜铤而走险。
当前,医疗福利持续改善,很多惠民政策也陆续推出。比如,为了鼓励患者到基层看病,到基层开药的报销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药费报销比例已高达95%以上;对于一些特殊患者,部分药品甚至可以完全免费。此外,以前门诊开药通常只能使用个人账户,不能使用共济资金来统筹报销,将来门诊开药也可报销50%以上。我们在推行并落实医疗福利政策时,要审慎对待买药、报销等环节,及时堵住政策漏洞,谨防药贩子从门诊等渠道倒卖药品。
提升医疗福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利民的好事,这一趋势不仅不应改变,而且还应该不断加码。只是医疗福利越好,越需正视“久病成药贩”现象。只有严厉打击倒药行为,并通过严控处方权和细化诊疗过程监管等方式,让带着福利的药品不能流出,方能将这些寄生在福利之上的毒瘤切除,斩断“久病成药贩”的发展链条,让民众能够安享医疗惠民好政策,救命钱不被错用或骗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