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行人入征信是一根“文明驾驶安全带”
2021-09-01 11:20:40
作者:李英锋
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中,北京市多向发力,打出了组合拳。如果说在斑马线前增设监控摄像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属于“硬约束”,那么,动员公交、出租(网约)、旅游客运、驾培等交通运输行业内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签订“文明驾车礼让行人承诺书”,并将违反承诺的企业和人员记入征信系统,则属于“软约束”。“硬约束”和“软约束”相互配合,相互辅助,相互支持,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引导、规范效果。
礼让行人入征信是一种治理创新,也是一根“文明驾驶安全带”。整治不礼让行人的行为,应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且处罚具有滞后性,一般以驾驶人不礼让行人的违规事实发生为前提。而以“承诺+征信”为核心内容的“软约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能对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起到事前教育、定向教育的作用,相当于给做出承诺的企业和人员打了预防针,附加了有关文明驾驶、礼让行人的契约责任,能约束承诺者在日常管理、运营和驾驶活动中绷紧文明驾驶的弦,承担更多文明驾驶的谨慎义务、注意义务,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软约束”手段可以增强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文明驾驶意识,并产生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礼让行人率”的提升,减少不礼让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征信系统的威力日益显现,人们对征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敬畏。把礼让行人纳入征信系统,既丰富了整治不文明驾驶行为的手段,也进一步完善了征信体系,有助于充分释放征信机制的建设性制约、教育、引导功能。
文明驾驶礼让行人涉及很多企业,很多驾驶人,很多路口、斑马线,涉及很多行人的便利和安全,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礼让行人入征信能让相关企业和驾驶人增强“斑马线前知所止”的内生压力和动力,再叠加外部监督的压力,就能形成常态长效的斑马线文明建设机制,就能收获更丰硕的文明果实。 (李英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