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重温觉醒年代,用历史敲开“开学之门”

2021-09-01 11:17:30

作者:肖明君

  编者按 9月1日,济南各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天。在新学期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了缤纷多彩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同时,关于教育的诸多思考重新回到教育议题。本期评论以开学话题展现深刻的思考,呈现新学期的新变化、新气象、新理性。

  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入新学年、跨入新学校?打造有仪式感、开放性,能够深植心灵的“开学第一课”,越来越不可或缺!

  8月31日上午,纪录电影《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首映式暨济南市大中小学“穿越时空的思政课”启动仪式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据介绍,《血沃春华》是国内首部以邓恩铭等“四五”烈士群体为创作主题的纪录电影。影片再现九十年前邓恩铭、刘谦初等22位“四五”烈士以济南为斗争基地,在齐鲁大地上为民族独立与解放,用血与火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英雄史诗和青春叙事,他们为追求真理舍生取义,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诠释了什么是信仰如山,什么是初心如磐。

  教育要面向未来,也要面向过去。不得不说,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纪录影片的首映式与“开学第一课”结合起来,是一次非常走心的创意性开学。历史思维是一种浑厚的心灵参悟。没有历史思维,就没有未来意识,就不能将自己融入超大时空,看清自己的坐标、明晰自己的使命。在开学入门的重要时刻,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当下的意义”都是历史的赋予,有必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历史不是一段随波而去的流年,而是有其永恒价值。通过连接过去,面对一个全新的学年,其实是站立于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在这个时刻,让每一名大中小学生不孤立生活于眼前,应是“开学第一课”的题中应有之义。首映式上,“四五”烈士之一刘晓浦的孙女刘琳参加了活动,并用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视角,介绍了年轻的祖父刘晓浦和伯伯刘一梦,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而毅然抛弃安逸,投身革命。学生们听到此处,不免设身处地进行“人生换位”,在对比中完成了一段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获得了境界的跃升。在《血沃春华》剧中,一批最小年龄仅十几岁的青年面对敌人枪口,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倒下时,他们青春洋溢但面容坚定的面孔感染了在场每一名观影的学生。显然,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春绽放,他们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当下的一切,他们当然也会更深刻懂得“并非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是人人生而岁月静好”,那些早已替自己负重前行的前人中,有着如自己一般青春绚烂的身影。这样有画面感、视听版的过去重现,将历史课从文本迁移到场景,将纸面的历史题变成了一幕历史剧,然后由“亲眼所见”自行得出历史结论,这将更具有感染力、说服力,这也注定将会成为一堂入脑入心的思政课。据了解,《血沃春华》将面向全市百余万学生播放,为全市大中小学生带来一堂穿越时空的别样“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付出。学习历史,接受历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必须要与现实对话,打动当下青年和青少年。“四五”烈士不容销声匿迹于历史长河,他们的精神需要薪火相传,就像《血沃春华》总撰稿尹艺茂所说:“让烈士的理想和信念,冲破时空的限制,永葆春华地流传下去。”

  唯有信念永恒,才能生生不息。在新学年到来之际,用历史敲开“开学之门”,将“历史记忆”融入“开学记忆”,其实就是让个人记忆融入集体记忆,将个人认同汇入国家认同,重温觉醒年代,打造新时代新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