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复活”廉价好药也是民生兜底

2021-08-30 10:01:43

作者:戴先任

  甘草片、扑热息痛、扑尔敏、酵母片、三黄片、红药水……有部分中老年消费者反映,这些曾经令人熟悉,感到便宜又好用的药品,似乎正淡出大众视野。记者走访了多家药店发现,有一部分药品确实难以买到,有一部分药品则改变剂型或改为复方药后,提高价格重新上市;有的则被摆在了不易发现的位置,不被推荐。(8月28日《工人日报》)

  廉价药成了少见的“熊猫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背后原因不少,比如一些廉价老药包装简易,不被年轻人喜欢,自然不为药店青睐;有一些廉价老药药效单一,已被“二代”“三代”药品所取代……当然,还有不少廉价药既廉价又是好药,但因为廉价药制作成本低廉,从药企到药房、医院等各环节,利润空间都较低,这让药商并不想投入,药店也不想销售,进而导致市场稀缺。

  我国从2015年6月1日起,已经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何以药商还是不愿生产这类廉价且好用的药品呢?这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这些“便宜药”有自己的心理预期,况且这类药品本就生产成本低廉,随意涨价说不过去,老百姓也不会买账。所以,很多企业会将“便宜药”重新包装一下上市,还有一些廉价药则在黑市上以异常昂贵的价格现身,成了“昂贵药”。

  药品的生产流通要体现公益性、普惠性,而这些便宜好药更能体现民生属性。廉价药或断供,或只能在黑市上花高价才能购买,有违药品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还可能损害老百姓的权益,甚至给一些急需用药的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不能让廉价好药成为“熊猫药”、成为被药品市场淘汰的对象。“复活”廉价好药,一方面,国家可以拿出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生产,或是扶持生产廉价药的药企;另一方面,更要将更多的廉价好药纳入医保,这样才能保证一些低价好药的持续产销。小药片蕴含大民生。充分保障廉价好药供给,这也是一种“民生兜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