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弑母案”背后的沉重反思
2021-08-27 06:42:17
作者:陈广江
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法院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详见本报04版)
这样的判决并未出乎公众的预料。司法判决所追求的就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就吴谢宇弑母案而言,一审判决结果捍卫了法律权威,体现了民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吴谢宇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但其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因此不足以轻判。
相较于判决结果,公众更关注吴谢宇的犯罪动机。一个在所有人看来前途无量的北大学子,为何一步步走向了弑母的犯罪深渊?这起人伦悲剧究竟给世人留下哪些沉重的反思、又该如何避免?与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类似,虽然吴谢宇案也属于极端个案,但极端个案也应引发社会深刻反思。
不难发现,在“天才”“学霸”的光环下,吴谢宇的心理、人格和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已经到了爱恨不分、丧失理智的崩溃地步。法院经审理查明: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母亲谢天琴生活已失去意义,之后产生弑母的念头并实施。作为儿子,吴谢宇竟以“帮母亲解脱”“协助母亲自杀”的名义弑母,说明其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吴谢宇走向极端与其家庭、家教存在莫大的关系。一审庭审时,一名旁听人员感慨:“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太重要了!”种种迹象显示,吴谢宇的内心就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虽然母子关系看似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其实都是假象。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率急剧上升。据统计,最近20年内,青少年弑父弑母案中犯罪者平均年龄从17岁下降到13岁左右,尤其在近三年来,年龄下降趋势尤其明显。据统计的犯罪原因数据显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管教不当引发叛逆而产生杀人动机都占了最大比例。教育问题是引发青少年弑父弑母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将吴谢宇的弑母归咎于原生家庭显然并不客观、全面,但吴谢宇身上体现出的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足以令人深思。有必要重申常识: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家长不能把自我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绩当然需要关心、重视,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 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