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别让“红培机构”带歪红色教育

2021-08-26 06:49:27

作者:王鸣镝

  □王鸣镝

  需求井喷之下,红色教育培训变得火热。据天眼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4000多家红色教育相关企业。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健全的管理制度,行业无序化发展倾向明显。某些红色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红培机构”)争抢客源,培训模式粗放,甚至变相引导旅游购物,有违红色教育初衷。(8月25日《半月谈》)

  知史明鉴,不忘初心。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各地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被开发,红色教育效果明显。然而,一些红色教育培训存在的娱乐化、庸俗化等乱象,同样不容小觑。

  开展红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红色教育本应庄重严肃,然而,不论是身穿红军服浓妆艳抹、抽烟逗乐等“低级红”现象,还是“不讲正史讲野史”等庸俗化行为,甚至借着红色教育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等娱乐化行径,都让党性教育失了底色,给红色教育抹黑,影响恶劣。

  剖析红色教育培训乱象的背后,实则是“红培机构”管理不当所致。只要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有红色教育的“低门槛”,让不少闻着“商机”的民营机构接踵而至,甚至不少从事团建、宾馆、旅行社的“外行”转行而来。由于“标准”与“红线”的缺失,更让一些向“钱”看齐的民营机构,为了增强“竞争力”,动起了“歪脑筋”,让“红色教育”沦为“旅游购物”,带歪了红色教育,更滋生了腐败的土壤。

  在红色教育培训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全面规范管理“红培机构”,已迫在眉睫。管好“红培机构”,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更要理顺管理机制,细化相关要求。既要规范好“门槛”,设置好“出口”,又要旗帜鲜明地定好“标准”,标出“红线”、明确“底线”,动态“监管”,倒逼“红培机构”自我完善、自我净化、整改提升。

  当然,要办好红色教育培训,更需要打好“组合拳”,既要发挥“正规军”的主导作用,也要鼓励市场化机构有效补充。充分发挥党校和干部学院主阵地主渠道的“主力军”作用,集中力量在理论课、精品课、微党课等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在优化培训方式上做文章,在确保学习效果上谋突破。将运营管理等交给市场化专业机构完成,形成“有效互补、强强联合”的优势格局。擦亮红色教育底色,才能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