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不容“天价黄牛票”污染文艺市场环境

2021-08-20 10:41:25

作者:斯涵涵

  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演出票务服务与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8月19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演出票务领域的行业标准。本次出台的行业标准将着重解决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内容、规格、编码、制作、发行等基本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的生成、打印、取票、印刷等具体要求;统一全国演出票务购票、检票、退票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服务;制订演出行业的票务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全国演出票务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和有效监管。(8月19日央视财经)

  热门演唱会抢票有多难,即便是不追演唱会的人,也有所耳闻。一张票面价格几百元的票,通过“黄牛”转手,能卖到上千上万甚至几万元,最“轰动”的当属2016年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的“黄牛”事件:原票面价格仅1000元的“黄牛票”瞬间被炒到超过1万元,最高甚至达百万元,令人瞠目。“黄牛”大规模囤票造成“一票难求”,价格水涨船高,不实信息满天飞,导致真心想看演唱会的普通观众买不到票或买不起票,演出现场却空着不少座位。

  究其原因,在于国内演出行业,长期存在多重票务系统并存的局面。主办方究竟给各平台分了多少票,每个平台又到底上了多少票,又有多少票被“黄牛”“捂”在手里等待涨价后倒卖,牟取暴利,没有人说得清楚,监管部门也不得而知。

  这种市场信息极不透明,欠缺统一标准,“黄牛”倒票猖獗、哄抬票价的票务乱象,引起观众的极度厌恶与吐槽,扰乱了正常的演出市场秩序,已经严重阻碍行业发展。混乱、芜杂的票务市场还产生了“数据注水”“票房掺假”等“负面产品”,票房造假屡创神话,“幽灵场”“花样包场”手段翻新,票房数据严重失实,不仅刺激大肆制造质量低下的烂片,影响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判断,也破坏社会诚信,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整顿票务市场势在必行。此次《规范》的最大亮点在于每张演出票的编码都将拥有全国统一标准。包括演出场地、演出场次、演出类型,票务管理系统和票务销售系统并行。这意味着每一张票都有一个统一的“通行证”,来龙去脉公开透明。这套认证完备且全国统一、开放的票务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遏阻“天价黄牛票”,也将为市场在售演出项目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未来我们也将看到官方给出的“演出票房”真实数据,而不是操控收视率用以牟利的造假公司所伪造的虚假繁荣。

  据了解,这一标准也是世界范围内演出领域首部真正的票务规范,是提高监票的监管技术,升级票务销售管理系统的有力措施。切实贯彻《规范》,维护市场规则,消除演出票务市场芜杂、暗黑的潜规则,严厉打击“天价黄牛票”“票房注水”等行业顽疾,营造公开、公平、清朗的文艺市场环境,对此,大众满怀期盼。 (斯涵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