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职称评审权下放做到了“谁用人谁来评”

2021-08-19 14:08:38

作者:

  连线专家

  罗涛(山东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山东人才发展蓝皮书》副主编)

  连线编辑

  肖明君(理响泉城工作室编辑)

  济南市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告》中提到,开通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打通非公经济组织工程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高技能人才可参评工程类职称、进一步向区县下放职称评审权等职称新政策。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创新意义?

  无论是“直通车”,还是“绿色通道”,都是为了实现人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一体化,都是为了真正实现“因才定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中,打通非公经济组织工程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意义非同小可。从全社会就业现状来看,非公经济就业吸附能力最强,占据了社会就业的最大比例,将这一部分就业人群纳入正规的或者说主流的社会人才评价体系,符合人才评价向体制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而且,由于非公经济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把以前的职业资格认证统一为职称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人才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人才评价体系的打通,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过政府权威认证和加持的职称认定,代表了一种社会认可,是很好的成长肯定和精神激励。更重要的是,职称与个人岗位、待遇密切挂钩,人才认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更有利于实现人人平等、公平认定,从而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激励和导向,有助于个人的职业成长。另外,职称评价体系的打通,对于实现人才流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有很大的助力。

  公告中提到高技能人才可参评工程类职称,这同样具有突破意义。在以往的评价体系中,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一度分开,现在提出“高技能人才可以参评工程类职称”,意味着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两个门类的相互打通。比如,在以前,对于技术工人而言,能做到高级技师就顶头了,但是不能评高级教授。不过,按照当下政策,一名非常出色的蓝领工人,或者一位技术精湛的老师傅有可能成为高级工程师。因此,这项改革摒弃了不合时宜的身份划分,而是强调了更为合理的能力和业绩导向。更深入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一种环境支撑,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理性的职业教育认知和就业引导。

  最后,职称评审权进一步向区县下放同样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其实,国家早在2016年推出的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举措中就提出了“谁用人谁来评”“干什么评什么”。那么,谁才是用人主体?当然是基层、当然是企业,甚至可以说是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才是合格人才,用人单位自己最清楚。因此,把人才评价下放,让基层获得职称评审权,其实就等于把职称的认定交给了社会、交给了市场。毕竟,社会的创造力在基层,基层才是对于人才感知的“敏感区域”,当然最有发言权。另一方面,把职称评审权下放,也是分散政府压力,实现政府和基层、社会的合理分工。一般而言,全社会三百六十行,每个行当都有各自不同的人才认定使用的特殊性,一家企业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政府真的很难做到按需遴选评定。这个时候,政府只需要安心做好人才标准制定和用人统一监管就可以了,如果把所有的权责都揽下来,那就很难体现效率、公平和精细化掌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