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看牙“喊贵”“喊亏”并存,问题出在哪?

2021-08-13 06:43:45

作者:秋实

  “本来是牙疼,拿到价格单后,心疼了。”长歪的智齿磨破了口腔,最近小林忙找了一家连锁口腔机构,拔牙价格单显示,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2000多元。由于口腔科收费高昂,业内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的口腔科。”但让人惊奇的是,看牙动辄上千,口腔机构却连年亏损,钱让谁赚了?(8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到医院看过牙的人,没几个不“喊贵”的。有人曾算过一笔账,人的牙齿一般有28到32颗,如果选择做种植牙,12000元一颗是常见价格,种一口牙费用要30多万元,可以买一套县城的房子,或者一辆宝马车。牙齿矫正也是如此,假如谁家的孩子有几颗牙长歪了,若想将其矫正,往往需要多次治疗,不管最终效果如何,花费几万元是常事。

  患者“喊贵”,口腔机构则以“喊亏”来回应。比如,截至3月31日的2019财年至2021财年,口腔机构瑞尔集团亏损分别为3.04亿元、3.26亿元、5.98亿元,三年巨亏12.28亿元。可恩口腔2016至2020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持续亏损。拜博口腔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6.91亿元、7.95亿元、7.93亿元。

  “喊贵”与“喊亏”并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在耗材方面,曾有业内人士透露,医院最贵的牙植体8万元一颗。耗材这么贵,“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也就不足为奇。在人力成本上,技术拔尖的牙科医生培养时间长、成本高,牙种植没有10年的临床经验难以胜任,这些医生提出的工资要求自然也高,再加上人才紧缺,技术高的医生不愁没人请,以至于月薪5万至7万元的牙科医生不在少数。连年亏损的瑞尔集团,其雇员福利开支就占收入成本的60%以上,人力成本如此之大,机构出现亏损就不足为奇。

  因此,若想让机构不“喊亏”、患者不“喊贵”,大幅降低成本是必经之路。除了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要尽快普及之外,人才培养也应受到高度重视。此外,多点执业等医改举措虽然不能增加人才总量,却能提升人才利用效率,也应加速推进。当然,降低成本只是一个方面,资本是否“抽血”过多,民营机构营运方式是否科学,甚至机构是否真的亏损、能不能节省其他开支等,也都值得评估,并依评估结果出台降费对策。

  “喊贵”和“喊亏”并存现象,在其他诊疗领域也存在。高利润医美业上游“躺赚”、中下游“吃土”现象,也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很多医美手术动辄上万元,普通人做不起,一些医美机构却叫苦不迭,认为收费低了难以生存。牙科、医美领域的非正常市场表现,既需通过价格监督等临时举措来加以管控,也需要从根源上加以矫正。治标与治本结合,方能让此类医疗服务不再是普通人的奢求。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