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城市要为“小修小补”留足生存空间

2021-08-10 06:40:41

作者:苑广阔

  前不久,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包括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8月9日《人民日报》)

  “15分钟生活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居民在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能够到达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药店等社区商圈。但长期以来,不管是开发商的楼盘选址规划,还是有关职能部门的社区规划,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

  然而,各方的忽略并不代表居民不需要。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居民的日常生活,完全离不开这样的“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如果没有了这类服务,不仅造成居民生活不便,还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提升了生活成本。因为居民很多本来可以修修补补继续使用的衣服、小家电、小家具等,只因找不到地方可以修补,最后只能扔掉买新的。

  与此同时,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摊位背后,可能就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从事“小修小补”、街头理发等行业的,以农村进城人员为主,他们所掌握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得以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又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城市理应为他们留住生存的空间。

  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城市管理者把“小修小补”从业者置于市容市貌的对立面,不允许他们摆摊设点,然而“小修小补”服务微薄的利润又不允许他们租赁店面经营。这也是城市居民难以在自己的“15分钟生活圈”找到“小修小补”摊点的原因。

  值得欣慰的是,情况开始向着积极的方向发生改变。今年1月,有着60多年历史的南京科巷菜场经过改造,以“科巷新市集”的面貌重新开业。一楼设立了“社区工坊”,吸纳了配钥匙、修锁、干洗缝补、理发等一众小服务。这样一来,菜市场为这些“小修小补”带来了客流和生意,而附近居民也可以利用买菜的机会解决“小修小补”的问题,同时还实现了便利生活与优美环境的兼得。(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