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地铁“同车不同温”释放人性化温度

2021-08-09 06:39:44

作者:木须虫

  夏天坐地铁空调太冷怎么办?以后这些地方的地铁可以选择“弱冷”车厢。8月7日,澎湃新闻梳理发现,目前上海、安徽合肥、四川成都、山东青岛、陕西西安等地均有地铁线路增设弱冷车厢,同车不同温,为乘客提升舒适凉爽的环境。有不少网友评论称,这一举措“太人性化,非常好!”还有怕冷的网友直呼“好贴心”。(8月8日澎湃新闻)

  多地试行“同车不同温”赢得了一片赞誉,的确,这是地铁服务人性化的具体举措,替乘客考虑,兼顾不同群体的“温感”需求,这样的夸赞或许不只是来源于出行的获得感,更多恐怕还是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无疑这对地铁运营来说具有启示意义。正因如此,“同车不同温”的做法自北京地铁开始逐步推广,呈普及之势。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同车不同温”到底效果如何,恐怕很难都满意。比如,2019年在北京6号线推出时,就有不少乘客反映,体验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完美:一是在高峰时段,没有办法选择温区;二是高峰时段,车厢乘客拥挤,强冷区还是显得很热。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车厢环境的温度,与乘客流量有很大关系,同时,车厢环境温度与空间设置温度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乘客尽管个体之间对温感有所差别,但也有相对舒适的共同区间,这个区间是否能够得到共同满足,主要还是取决于环境的即时温度,而非静态的空调温度设置。通过分区的办法,设置强冷和弱冷车厢,可以让部分车厢尽快以及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的环境低温,但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出现高峰时段不够冷,而非高峰时段又太冷的现象。

  “同车不同温”尽管富于人性化,却还有可改进的空间。比如,可以考虑以车厢环境恒温为参照系,始终保持在26摄氏度,以乘客流量动态变化来调控空调制冷效果,即动态的智能化控温方式,如此,既可以解决好乘客凉爽乘车的普适诉求,还可以让地铁车厢控温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当然,这可能涉及到地铁空调设备及控温技术的局限,但从长远来看,未必不是一种方向和趋势。地铁在尝试“同车不同温”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与探索,反馈给地铁设备生产运营商,帮助他们完善产品的设计,将服务的人性化要求变成设备功能的智能化,或许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