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掐断校外培训的“焦虑营销”链条

2021-08-06 08:12:39

作者:肖明君

  □ 肖明君

  本报报道,8月3日,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发布《关于停止部分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自2021年8月3日起,停止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停止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

  观察一下周围不难发现,虽然暑期过半,但是各种辅导班、补习班、校外培训机构仍然忙忙碌碌、热度不减。不过,随着近期从上到下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很多培训机构和家长不免有了一些“凉凉的感觉”。在本市《通知》下发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迅速推动“双减”工作落实的通知》已经先后“就位”。相关文件的出台有着确定的治理指向,济南市此次明确提出,停止以下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业务:一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二是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三是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停止审批有几层意思?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一是做优存量。也就是把现有培训机构往规范化方向引领;二是提升公立学校办学水平,让正规学校更具有教育担当;三是压缩校外培训容量,避免泥沙俱下、滥竽充数,抵制各种资本化运作下的收费、营销乱象。

  可以预见,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审批,其治理效果不仅仅是停留于行业的治理整顿,还有很强的政策外溢功能,其中一个就是为校外培训进行“物理降温”,有效排挤社会焦躁情绪。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学校还是那个学校、课本还是那本课本、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为什么以前的父母不急,现在的家长却这么沉不住气?”其实,不是家长变了,而是外在环境压力值变了。形形色色的校外培训的兴起,不仅带火了自己的生意,也放大了社会的焦虑。很多家庭就是被这种情绪裹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校外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焦虑营销”确实已成一大公害,其“洗脑式宣传”已经从车站、电梯、街面转移到微信、短视频等线上平台。他们总是渲染未来的不确定性,夸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短板,使用类似“用分数鉴定你的未来”“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成功学“话术”。事实证明,宣传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很有成效,广大家长纷纷上套。

  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深受欢迎?原因在于培训内容是完全围绕“应试”展开的。实际上,多数家长不惜耗尽积蓄,倾其所有投入到校外培训的教育投资,本应投向更具长远性的性格、审美和人格养成教育,目前却统统砸进了“冲刺班”“幼小衔接班”“小升初提升班”……其实,多数校外培训机构既不提供错层服务,也不补充义务教育,而是重复课堂教学,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也扰乱了教育教学秩序。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整顿,大体方向是精简化和规范化,是服务于国家对于教育的全盘规划,不可以有太多自选动作,更不允许出现畸态的教育现象。通过整顿,避免过度的资本化运作,去除“精英教育”“贵族教育”的资本包装符号,让教育回到普惠性、平民式轨道上来,让校外培训补位不抢位、添彩不添乱,服务社会而不是裹挟人群,此之谓正途。而压缩校外培训空间,更重要的是掐断校外培训的“焦虑营销”链条,让家庭从教育内卷和“鸡娃大战”中尽快抽身,站在理性角度看待孩子成长,合理支配教育投入。 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