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有偿补课,对谁都是得不偿失

2021-07-30 09:53:57

作者:肖明君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9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有效遏制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

  每逢暑假,有偿补课现象就会沉渣泛起,从而成为很少爽约的“节令话题”。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下禁令,“零容忍”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很多顶风作案者的前车之鉴也并非不触目惊心,但有偿补课的生命力之顽强确实被低估了,它就像田间的野草,拔了一茬再生一茬。这种现象迟迟不能根除,原因在于“市场供求关系”太牢固。一方面,家长和学生有强烈的补课需要,试想如果没有有偿补课,恐怕还真的难以安放一部分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部分老师有强烈的“创收冲动”,在教育朝着市场化、产业化大步迈进的时候,许多老师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一路跟行。这种“供求关系”牢固到了什么地步?电视剧《小舍得》中,补课老师为了躲避追查,带着学生和家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在废旧出租屋、废弃车厢等场所转换,这种现实题材的“剧情”反映的其实是身边的事儿。最近爆出的“安徽一位教师在豪华别墅有偿补课”,不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现实依据吗?

  家长学生要补课、老师要增收、教育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当这若干需求一拍即合,竟然催生出“有偿补课”的时候,事情就完全走样了。什么是有偿补课?按照相关描述,就是指在寒暑假和周末等节假日,编内教职工和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等,以致出现老师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留待课后补习讲授并收取补课费的“神操作”。

  有偿补课,看起来是锁定了“供求关系”,各方各取所需,但是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对谁都是得不偿失。首先,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有偿补课”真的不是补课。按照前边说的操作套路,老师不过是把课堂该讲的内容转移到课后,美其名曰“开小灶”,其实本来就是你锅里的饭,现在却被包装成了“额外加餐”,实际上是“加价不加量”。这样一来,家庭经济负担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更是重上加重。

  其次,对于老师来说,看起来是“多收了三五斗”,但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自身职业形象的矮化,都是个人职业生涯埋藏的隐患,“有偿补课”多收入了一点钱,作为一名教师却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基础性支撑,这注定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创收路径”。而且,随着监管制度的强化,有偿补课的惩戒风险会越来越大,这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会落下来。因此,暗箱操作的有偿补课总是游走在危险边缘,实不可取。

  最重要的是,有偿补课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侵犯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权益,违背师德,破坏公平,造成了教育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和教师群体职业认同感的下滑,同时也将社会各方合力达成的“教育减负”努力化于无形。正常的教育生态由此而严重破损,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对于有偿补课的整治,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正贯彻落实此次专项整治提出的“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整改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原则,实现源头、过程、出口全过程管理。(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