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法“通勤神器”拦在上市前
2021-07-28 14:22:23
作者:罗志华
一个电动装置装在自行车上,就能将原本需要人力踩的自行车变成电动车。近来,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自称可以“自行车秒变电动车”的产品,名为“自行车助力器”或“自行车动力棒”,被诸多网友称为“通勤神器”。所谓的神器效果如何?又真的安全吗?(7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这类“通勤神器”,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消防人员,都认为其既不合法也不安全。比如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行车就是“自行”,加装了任何动力设备,都不能再叫“自行车”了:“国家对于自行车、电瓶车的生产都有严格的标准,自行车加装了电瓶,就属于改装,会打破自行车本身的‘性能平衡’,既不合法、也不符合行业规定,更不安全。”
任何产品都有技术参数,车辆等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产品,更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生产。比如,动力有多大,刹车装置能够承载多大的力量等,是自行车生产需要把握好的标准。自行车的刹车装置自然按照“自行”所产生的力量来设计与生产,一旦自行车加了动力,刹车就难以承受增加的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刹不住车等险情。既然如此,这类产品以及推销该产品的行为,都不合法。
问题在于,不合法的产品和该产品的推销行为,却屡屡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出现,“通勤神器”如此,主要成分为酒精、液化石油气的“降温神器”也是如此。因为“降温神器”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过不了消防这一关,所以无法获得生产许可。就连偷窥和监视设备在一些网络平台也卖得很火,而这些设备需要专营且不能随意购买。在互联网平台上叫卖这些产品,无论产品本身还是销售行为,都涉嫌违法,非法产品屡屡在网上卖得很火,让人难以理解。
当前提倡简化和取消审批,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也就是说,过去通过审批就可以将非法产品排除在市场之外,但现在,只能通过事后监管来倒查非法产品。事后严格监管和严厉处罚,可以起到反向震慑的作用,假如一经发现就严厉处罚,可让非法产品与非法销售行为知难而退,不值得研发,也不敢轻易上市。由此看来,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是避免非法产品上市的重要手段。
更要看到,在自己管辖的领域出现非法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也脱不了干系。这些非法产品和非法销售行为很容易定性,平台后知后觉,可能存在无视甚至放纵非法产品等现象,若如此,平台也应承担相应连带责任。只要平台在内部监管方面更加主动地作为,与外部监管力量一起,共同维护好电商市场环境,类似非法产品和非法销售行为,就容易被阻挡在市场之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