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资格管理”拴住“公开募捐”这匹野马
2021-05-13 10:46:11
作者:郝冬梅

黎青 作
□郝冬梅
广州进一步规范社区公开募捐活动,明确在社区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印发通知,要求社区公开募捐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确保捐赠渠道合法畅通。(5月12日《南方都市报》)
这种“资格管理”必须成为“公开募捐”的标准配置。想象一下我们常见的募捐行为:在街头,有志愿者抱着大箱子四处游走,在社区突然来了一批爱心志愿者呼吁市民为某某捐款……
我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志愿者,或者说我们捐赠的资金到底去哪儿了、花了多少、救助了多少人?实际上,这些信息我们无从知道,就连捐赠资金的准确数字我们也不得而知,更没有人会在事后告知我们。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爱心募捐”都是为了爱心,我们也不乏会看到一些“募捐骗局”,所谓的爱心人士就是一帮骗子,而除了直接倡议捐款捐物的,还有各种所谓的义演和义卖。说是为某某公益组织筹集钱款的,说是救助某某人的,但到底是干什么的,谁知道?谁监督?谁管理?“公开募捐”成了一匹野马。
社会需要爱心,我们也需要“公开募捐”这样的活动。但岂能任何组织和个人在社区公共场所,都锣鼓一响,就义演、义卖、义拍起来?因此,需要加强“公开募捐”的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在社区违法违规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违法违规公布公开募捐信息,以及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备案而未备案和在公开募捐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等情形,加强监督管理。实现“资格管理”不是为了添堵,是为了规范化,是为了让“爱心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救助该救助的人,支持该支持的事。只有用“资格管理”拴住“公开募捐”这匹野马,才能让爱心不再受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