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村医岂能也被“开会病”缠身

2021-04-01 12:37:02

作者:张培元


  黎青 作
 

  “每周有两天去镇卫生院开会,一开就是一整天,这两天不能在村卫生室待着,看不了病。”安徽省亳州市某村卫生室医生市马青(化名)告诉记者。他表示,如果每个会都把重复、无聊的官话套话去掉,可能一个会十分钟就开完了,如果可以不去镇卫生院开的,通过微信或电话通知,也能给更多患者看上病。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整天开会。尤其是农村卫生室人员,身处最基层,面对的是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的乡里乡亲,熟悉村庄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让生病者及时得到基本救治,比什么都重要。然而就是如此最基层最关键的“健康守门人”,居然被文山会海干扰得无法专心专注看病,每周竟有两天时间不得不离开“守门”位置去应付各种会议。这真是一个莫大讽刺。

  会议泛滥,根子在于某些地方“作风病”沉疴难治。早在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下发了《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5个方面19项的具体减负措施。现在看来,这些减负措施依然是春风难度玉门关,在一些地方被束之高阁,尚未走出“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之怪圈,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式运作中大打折扣甚至归零,没有成为基层村医减负的护身符。

  说到底,会议只是一种工具。而安排工作、部署任务、狠抓落实的工具有很多种,譬如打电话、发微信、发邮件、通过内部网站公告等,选择最有效率最管用的工具,亦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帮基层村医根治“开会病”,让他们摆脱文山会海轻装上阵为群众看病,需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精准施治。若是上述情况,须加大问责力度根治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当前特别要警惕另一种情况:个别地方的干部之所以热衷于开会下文件,其实是把会议文件当成推脱责任、不抓落实的挡箭牌,但凡出了问题,马上以“开了会、下了文件、作了讲话强调”来搪塞。这种低效无用之会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将“层层压实责任”异化为“层层下推责任”。如此推责之会更要严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