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莫让“痕迹主义”挫伤了基层干部的事业心

2020-11-24 17:16:45

作者:水岸沂城

  当下,“痕迹管理”在个别单位颇受欢迎,成为基层应对各种督查检查、考核量化、评比打分的一大“捷径”。上级下来文件,精神还未领会透彻就忙着到处开会,入村入户凳子还没坐稳就忙着拍照,“作秀摆拍”“悬浮视察”“亮相入户”“突击式管理”成为了不少干部群众的话柄。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干部的日常经常是一个兵要当一个连用,双臂难敌四手,稍有“怠慢”,就有面临问责的危机。所以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沉重的责任压力下,不少地方工作群成了“作秀台”,责任状成了“避险书”,“痕迹资料”成了监督考核中规避责任的“尚方宝剑”。显而易见,这种过度留痕的工作方式是典型形式主义的表现,这不仅让基层干部迷失了工作方向,也于党内推行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格格不入,危害巨大。

  要把干部彻底从一些无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编制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就必须要坚决克服“痕迹主义”。一方面,要上有担当。上级部门要科学管理、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开会、突击检查;检查考核不能单纯凭“资料取胜”,需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听取民生民意,多方面综合考评;问责需精准,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另一方面,要下有实干。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要敢干,在保持创先争优的工作激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同时,敢于直面任务繁重、矛盾复杂的问题,敢于担当,勇做新时代的“拓荒牛”;要实干,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做抓铁有痕的基层一线服务者;要会干,牢牢紧扣党的工作中心和重点,从实际出发,从服务群众入手,讲究工作方法,真正成为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型”基层干部。(孔祥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