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老年人数字化困境,送“扫码困难者”上岸

2020-11-18 20:08:56

作者:冯晓

  近日,67岁罗大爷第一次从驻马店农村老家来城市打工,在乘坐郑州204路公交时没有带零钱,在司机提示可以手机支付时,直接将手机投入投币箱。老大爷称,这是自己第一次坐公交。(漩涡视频)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其实并不是个例,在日常生活中不难见到中老年人这个群体中许多人因为无法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无法完成上网购物,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无法预约网上医院挂号,无法网约叫车等等,这些在年轻一代眼中司空见惯的互联网+行为,却成为了他们正常生活融入社会的荆棘锁链。也许不是那么致命,但每一次的不便、冷眼与内心的尴尬却像是一把夹杂着钢丝的毛刷子一遍遍地刮搔过心头,成为这些人与我们社会的痒点与痛点。

  最近疫情期间健康码与大数据行程证明码的实行更是成为了一面放大镜,将这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化困境凸显出来,“黑龙江老人无码被公交车司机拒载”“大连老人无码乘车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等事件都反映出时代浪潮下这些“数字接收困难者”的艰难泅渡。人们说“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如今手机的一个码就可以轻易难倒那么多沉默的“网盲”。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每分每秒都在渗透入并且改变日常生活,我们希望抛弃繁琐抵制条框束缚,为此我们在技术的道路上钻之弥深,行之弥坚,科学与时代的初衷是让人们生活地更有尊严、更便捷、更自由、更幸福,但在大步行进的同时我们好像忘了有人会老、有人跟不上、有人会掉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无缝衔接新发明沐浴新阳光。

  新,是人们喜欢的字。因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字代表着朝气蓬勃精神奕奕,但有新就有旧,旧常常表示着迟缓与固执,不太讨喜但真切存在。每个人都被召唤着“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变则通通则达” ,但是队伍末尾的人也值得我们了解与保护,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成为老人。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60岁以上的人,会上网的比例仅占23%,而到2019年底60周岁以上的人口就占了约总人口的18.1%。也就是说。全国有上亿名老年人无法享受互联网数字技术带给生活的便利,这里还没有将那些不会使用数字技术的中年人与青年人算入其中。如此庞大体量的“数字接收困难者”们正在茫然困惑,且无法上岸。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地也都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四川制订了《四川省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2020年10项行动及任务清单》,郑州机场出口设置“老年人入郑扫码帮扶点”,都是对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与反应。关照老年人的数字化困境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在每一种便捷的背后想到每一种不能享受这种便捷的可能性。

  努力打造一个系统的防护网络,在就医,出行,购物,养老,公共设施,居家服务等各方面下功夫,出台具体细则,各种机构在数字扫码等技术实行的同时,制定一套与之平行的传统通道服务,不要让技术垄断生活的可能性,给予这些“数字接收困难者”被关注感与安全感,聚焦于“”身边事”与“烦心事”。

  同时,加强技术普及与教育,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设置引导与帮助的机构点与人员,将这些常识性内容纳入社区与媒体宣传中,以一个循序渐进的可接受步调传播使用技巧。双管齐下,潜移默化,才能逐步化解这些数字化浪潮中掉队的人们所处的尴尬境地,让他们安全上岸,让社会包容且友善地前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