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盘”出包浆?旅游文明还需精细化管理

2020-10-10 10:22:59

作者:张雨佳

  “十一”假期,中秋国庆双节“撞车”带来了8天的假期,也为旅游市场带来了千亿的收入,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游客见啥“盘”啥,以至于将古建筑、古佛像、古石等“盘”出了包浆。例如在龙门石窟,被许多游客越过围栏抚摸的佛像,已有了包浆;在白马寺,一个油光锃亮的桃子引得众人驻足抚摸,其实是东汉时期一个塔的塔尖。

  这类现象普遍出现在各文化古迹类景区,见到古代遗迹就忍不住伸手去抚摸,不过是一种朴素的许愿心—历经沧桑的古建筑能祈福消灾,摸一摸就能梦想成真。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甚至是荒谬的,摸摸霍去病雕像上的“去病”二字就能真的去病?以至于“去病”二字都被摸没了。但有时候从众心理作怪—大家都摸,不管为什么我也要去摸摸,能与“古味”亲密接触总算不白来一趟。

  摸一摸还是相对较“轻”的,看见水池泉眼就丢硬币、看见泉水就洗手甚至泡脚、为了许愿祈福随意放生,各个景区管理者屡禁不止、为之头疼。细究起来,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不文明这么简单,随意污染水质、引进外来物种,损害了公共利益,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提升旅游文明,仅仅依靠口号、标牌等宣传方式并不能真正传导压力,还需景区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规范、系统、力度等多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对“古味”加以保护,加装铁丝网、隔离栏、玻璃罩等让游客“看得清摸不到”;二是可以运用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创新手段巡查,实时抓拍,以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全国联网”,轻者可以一定时间内限制其出入各景区,重者要接受相关处罚,用实实在在的“痛”倒逼游客文明出游。

  文明一小步,社会一大步,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也需要景区更加精细的管理,利用科技、相互学习,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期待着文明成为旅游“标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