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泉声 > 正文

月饼“早产”监管创新不能“难产”

2020-09-30 18:35:08

作者:

  □王旭东

  中秋将近,有消费者发现,其于2020年9月6日购买的月饼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10日。如此的“早产”月饼是怎么上市的?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食品标签标识“挂羊头卖狗肉”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成为老百姓的糟心事。(9月27日《半月谈》)

  食品标签标识不达“标”。月饼“早产”,无论是无意所为,还是有心作假,损害的都是消费者利益,危害到“舌尖上的安全”。其实,月饼“早产”,只是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不标准的冰山一角。生产日期“看着办”,营养成分“照着抄”……标签标识的“随便性”,不仅让其标识功能尽失,而且会误导消费者。此外,“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产生不公平竞争,反而让一些守规矩的企业竞争力下降。

  “早产”的月饼,滞后的监督。确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每年都会进行食品标签标识领域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然而,基本上锁定于走街串巷式的检查。一方面即便检查的面再大,也会有漏洞之鱼,更何况,监管力量根本达不到面面俱到;另一方面,进入市场的各类食品与监管检查上存在“时间差”,检查发现的问题食品有的恐怕早就进入消费者口中了。由于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部分企业“小惩博暴利”的动机。

  “机器换人”让人耳目一新的监管。据悉,为弥补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南昌市正推行“机器换人”监管模式,即将企业生产车间的视频监控接入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机器换人”监管模式,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线、出厂检验等环节实现全程可视化监控,有助于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进入大数据时代,跨入人工智能时代,市场监管不仅需要前移,更需要运用新技术、启用新思维、探索新模式。

  月饼“早产”,监管创新不能“难产”。不可否认,监管创新不容易,一方面源于长期的传统监管方式使用习惯了,想改变有点难;另一方面创新或会带来“风险”,也不排除会失败,有胆怯之心。当下,创新监管之所以有点“难产”,可能与相关机制的不完善有关。鉴于此,为了鼓励创新、推动创新,就需要配套“容错试错机制”来保驾护航,宽容创新中的失误,善待不成功的创新。只有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创新乘风破浪、逐浪前行。(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