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比水贱”的价格战并非好出路
2020-09-04 09:04:58
作者:阎淑萍

黎青 作
猪肉涨价,牛肉也涨了不少,但“肉蛋奶”中的“奶”却降价了。近几日,10元左右可以买到一升鲜奶,一些鲜奶的促销价格最低时则几乎与瓶装纯净水持平。(9月2日中国新闻网)。
本来,牛奶作为相对高级一些的营养饮品,价格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既要让人们喝得起,又不能像时令蔬菜一样“论堆卖”,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即便现在鲜奶产量越来越高了,并且由过去的“小众品”成为了“大众品”,但是鲜牛奶的价格似乎也不应该沦落为水的价格。
鲜奶价格为何会一路走低?是产能过剩,导致库存严重积压,不得已“挥泪大甩卖”?还是消费者不愿意喝鲜奶了,由此造成商场超市里的鲜奶卖不出去?此外,如此低廉的鲜奶价格,人们还敢买敢喝吗?笔者最近到超市采购,发现一些牛奶品牌在搞促销活动,价格确实很诱人,但是买者寥寥。想必原因就在于,鲜奶打价格战,主要还是因为保质期的问题,大量奶品上市却“卖不动”,眼看着保质期要过了,只能打折促销。
其实,奶企这种靠打折甩卖的营销思维早就过时了。现在的消费者宁愿多花钱“尝口鲜”,也不会图便宜买一大堆营养价值降低的东西。鲜奶不同于其他耐用消费品,保鲜是重要的一环。作为鲜奶类食品,有时越是打折促销,越是令人“望而却步”。因为谁也不愿意买这种“剩”下的、营养价值已经降低的东西。
这就是消费者的现实观念转变。那种还以为消费者“见便宜货就抢”的营销思维,显然也属于一种“误判”。
实际上,纵观国人的牛奶每日摄入量,从全球范围来看并不高,但是为何众多家庭宁可每天早上喝粥、喝豆浆也不愿意喝牛奶?鲜奶没能进入正餐特别是早餐的供应,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奶企的注意。
所以,奶企大打价格战并不是好的出路。还是要研究市场、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愿,才能把握住鲜奶的生产和销售方向。优质的奶,谁都愿意喝,好不好,尝一口就知道。面对陷入“水比奶贵”的困局,奶企该从何处下手,看来亟待在思维和决策上有新的突破。(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