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要想真正限塑,执行就不能“限速”

2020-08-28 08:42:12

作者:肖明君

  全国范围内的又一波“限塑令”来了!继广东、江苏、陕西、云南等地陆续出台“治塑新政”后,《济南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也于近日出台,方案提出,通过有序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分批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减少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加强快递塑料包装管控等塑料制品使用、流通环节监管,严控塑料污染。

  要说这一波“限塑令”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媒体不约而同地加了一个共同的前缀“史上最严”。严到什么程度?根据各地最新的条款精神,已经不是“限塑令”,而是“禁塑令”了。其实,根据近些年来的限塑管理,严格说来并不是“令”,更像是倡议,这也直接导致最终治理效果大打折扣,逼着加强版或者升级版的“禁塑令”出台。

  具体而言,这次的“史上最严”究竟严在哪里呢?以前的禁塑,要么留下了“缓冲期”,要么是“有限适用”,说白了,要不要限塑是有“商量余地”的。反观现在,显然是画风突变,以云南印发的限塑方案为例,其中出现了一连串“禁止项”,比如,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电商渠道塑料包装皆被列为禁用塑料制品;再就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明确的时间表,济南版限塑令明确提出,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的商超、药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相信有了加强版的“限塑令”,治理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不过线上线下还是有忧虑的声音,很多人担心:法律规定再严格,但是扛不住“执行难”,尤其是白色污染的普遍性让“执法成本”十分高昂,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波“限塑令”会再度悬空?实话实说,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管控确实不容易,以其中的塑料袋而言,塑料袋俗称方便袋,难就难在“方便”上,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便利,人们已经习惯了方便袋的存在,不仅用着方便,扔着也不心疼。此情此景之下,怎么管?谁来管?罚款有用么……说起来,这些都是管理难题。

  但是,不好管就不用管了么?“限塑令”之下,环境成本和执法成本该顾哪头?如果说真的存在“执法成本”问题,那就得好好掰扯一下,究竟是执法成本大,还是污染成本大,甚至也可以一道算算污染的治理成本究竟有多大。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污染环境的塑料垃圾将达到7.1亿吨,而在自然状态下,一个小小的塑料吸管需要200年才会被自然降解,而回收这根吸管、工业处理这根吸管,这些都是更为巨大的成本,如果再算上一些隐没的社会成本,这个账就没法算了。在这样的成本面前,“执法成本”还算不算个事儿?如果真要严格治理起来,能起到酒驾治理一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执法成本还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让人们不用方便袋,究竟有多么不方便?其实,想想漫天飘洒的塑料袋所带来的更多“不便”、甚至危害,也就打开心结了。再说了,白色污染治理,从来不是执法环节的单兵作战,与前几年的“限塑令”相比,国家更注重从生产源头上禁限塑料制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累计下降15.7%。再加上商超、外卖等关键点位的把控,限塑执行至少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由此而言,要想真正限塑,执行就不能“限速”,毫无根据的夸大执法成本,要么是不会算环境的“大账”,要么就是不作为的借口。(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