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打击互联网“定制证书”还需各方合力

2020-08-27 08:45:28

作者:李娜

 
 黎青 作

  近日,广东高考生曹某花3000元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日前,记者在网络电商平台调查发现,多名商家表示可定制高校录取通知书。不仅如此,二代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高校学生证,甚至退伍军人证书、残疾人证等都可以定制。(8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把办假证的作坊搬到互联网,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自亮剑“2020”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多地警方已经查处了多起制作买卖假证的违法行为,其中,机动车牌照、驾驶证、身份证等伪造行为高发。

  究其原因,非法买卖伪造证件的“生意”之所以这么红火,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买方有需求。“没有学历证书,敲不开就业大门”“没有驾驶证,买了车也开不了”……非法购买假证的人给自己找了无数理由,却在不知不觉中踏进了犯罪的大门。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对于购买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等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情况,行事人同样会涉嫌犯罪”。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为了一时的“急需”,挑战国家法律实在不可取。

  那么,购买假证的人是犯罪,售卖假证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法律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证明身份的证件的行为,依法可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无疑,如何治理互联网“定制证书”,我们是有坚实的执法治理基础的。打击互联网“定制证书”,亟待各方形成合力。要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协同机制,发现一个消灭一个,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要加大打击宣传,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提升互联网规范管理水平,如此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还我们一个没有谎言的社会。(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