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落实“随班就读”一小步,改变命运一大步

2020-06-29 00:19:18

作者:王仁慧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等条件下在招生片区内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北京日报6月28日)

  落实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体现了对残障儿童的合理关怀,是保障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一大进步,值得肯定。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残疾人,认为残疾人有缺陷,便疏而远之。残疾儿童入学时,往往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他们因为学习跟不上或身体缺陷而被同学、家长看不起笑话,只好被迫退学。

  但其实早在1994年下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中,就认可过随班就读模式;同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由此看来,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指导意见》的发布,是对《试行办法》的落实,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落实随班就读,就是保障了残疾青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不应因为身体残疾而受到教育歧视。每一个青少年都是独立的个体,尽管每个人生理、心理方面具有差异,但都应该获得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能够切实保障每个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指导意见》的发布,于细节处体现保障随班就读的质量,给予特殊群体孩子特殊关爱。我国的特殊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之后,往往总会因为软、硬件条件限制,无法适应正常教育进度。《指导意见》中提到,要落实教育教学特殊关爱,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等。各地各校要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担任随班就读教师,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引入社工、康复师等机制,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照护以及康复训练、辅助教学等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每一个残疾少年儿童都不应该因为自身缺陷而自卑,残疾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能够获得知识文化,也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体现。残疾少年儿童在政策的保障下,和正常孩子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展现社会弱势群体的坚强力量。落实随班就读,让残疾少年儿童不再被教育拒之门外,不再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是推动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文/王仁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