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是辅导作业“逼疯”家长,还是大部分家长不懂教育?

2020-06-26 17:01:23

作者:于思琪

  “一人训孩子,全小区受教育”,近日,一则母亲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视频,受到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视频中的母亲在深夜辅导孩子作业,狂吼划破小区宁静的夜空,响彻整个小区上空。(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此类极端的实例屡见不鲜,《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某在线调查机构对两万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家长曾因辅导孩子作业而导致“情绪崩溃”。实际上,辅导孩子做作业并不是引发家长情绪崩溃的“元凶”。在辅导作业的背后,除却家长个人的性格不同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家长“教育失效,情绪崩溃”是由其“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打压式教育”“眼光局限,唯成绩论”等错误教育观念而引发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品格、品性和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的相处时间最长、与父母的关系也最亲密,因而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一个人最先接受的教育,足以见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同于老师要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教学训练和严格的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父母都是“赶鸭子上架”“摸着石头过河”。

  大多中国父母奉行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教育法则”——“不打不成材”。对孩子的严厉,便是对孩子的负责人。大部分的父母认为“打”“骂”“冷暴力”就是对孩子的严厉,一些极端的举动能够直接地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举动是错误的,下次不要再犯”,也为了让孩子快速成长。父母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智成熟规律,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揣度孩子的内心,企图让幼小的孩子在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健全的时候,就去理解他们“严厉”背后的“苦心”。

  但一味地“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一旦引发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和对学习的抵触心,非但不能达到教育、启蒙的作用,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以及会对孩子性格的养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抵触家长的教育,家长只会变本加厉,从而进一步演化成家庭矛盾,以及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更深的隔阂。

  父母希望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出于同理心,父母首先要站在孩子的世界观去评判“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或许放在千年前的中央集权社会和父权社会,在孩子面前树立一定的“强权”,有助于整个家族的稳固,但今时不同往日,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式教育才应该被视为当下教育方式的主流。“万世师表”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仅仅是老师的教育法则,同样适用于当下的父母。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就功与名,无论是今时还是往日,读书是实现阶级跨越的捷径,因此许多父母陷入了让小孩“死读课本”的误区,唯成绩而论。但“德育”比知识,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通过读书实现了阶级跨越,获得了更高的资源和更高的平台,但“徳不配位”终究不能长久,并且会引发更多的家庭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别人家的孩子”吴谢宇从小成绩优异、学习自觉、尊重长辈、彬彬有礼,保送北京大学后仍名列前茅,但终有一日蓄谋弑母、逃亡三年。尽管这样悲剧的发生,背后的原因是复杂多元的,但都抛不开与失败和畸形的家庭教育的关系。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以孩子多元的发展机会,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应试教育,父母要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去对孩子进行德育以及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学会应对挫折的办法。当父母跳出眼前“头疼的作业”,纵观孩子一生的发展,就会认为眼前的“作业”微不足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