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 > 正文

莫让职称制度成投机分子口中“肥肉”

2020-05-20 09:17:04

作者:戴先任

  在中小学,评上高级职称后,有人很快改教副科或转到管理岗位;在高校,评上教授后,有人10年不写一篇文章……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部分学校、科研院所,不少人为了评职称拼尽全力,一旦评上,受种种因素影响,出现种种懈怠情况。(5月19日半月谈网)

  老师的各项待遇,比如工资、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等,都与职称挂钩,职称高低还影响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位晋升等诸多方面。职称是“香饽饽”,自然人人想得,但一些教师为了评上职称努力钻营,甚至造假蹭奖。如为了评副高,有的小学老师以中学老师的名义去申报,有的老师教着音体美课,却按照教师资格证上的语数英老师去申报……不仅如此,评不上缺冲劲,评上了缺干劲,这样的现象也很是常见。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同样的道理,不想评职称的教师也可能不是好教师。设立职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人才和集聚人才,职称制度说到底就是一项激励制度,是对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论功行赏”。所以,职称对教师有诱惑力、吸引力并没错,职称本就应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只是众人的争抢凭的应是真本事,而在教育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却让职称制度有些变形走样。

  如为了能评上职称,一些人想尽方法,评上职称的教师可能并非是一个兢兢业业奉献的优秀教师,而是一名精于算计之人,而一旦评上职称,“多年媳妇熬成婆”了,一些人就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出现种种懈怠情况。职称制度本是为了评优评先,却可能“养懒汉”、滋生不良竞争风气,这就违背了职称制度的初衷。

  职称制度本应有利于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竞争,而不应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作用。这就需要让职称制度发挥出正向作用,就要能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能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比如职称不应“一评定终身”,职称评聘要做到“能上能下”,还要弱化编制与职称概念,要能做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等等。

  要让职称制度更为科学、完善,不能再给偷奸耍滑之人以可乘之机,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出优秀人才的积极性,才能让职称制度成为激励人才前行的“胡萝卜”,而不至于成了让人们哄抢的“肥肉”,从而不仅无利于人才优胜劣汰,反倒起到“逆淘汰”的相反作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