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在就业“求稳”的理性中别忘追求理想

2020-04-22 08:14:26

作者:林日新

  今年,毕业生规模创下历史新高,2020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什么影响?上周,中国青年报经济部、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自己的就业选择有影响。60.1%的受访者会选择更稳定的工作,25.4%的受访者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工作,10.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改变,4.2%的受访者没考虑过这个问题。(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话相同。每逢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又一次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短期来看,由于我国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依然具有结构性矛盾,劳动岗位相对短缺的现状难以迅速改变。往年的毕业生似乎更在意薪资高低,从求职首选行业上看,2019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意的职业依次是IT/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行业,其中,24.38%的大学生选择了多金又有较大发展空间的IT/互联网行业。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出现了“求稳”心态的强劲回归:超过七成的大学生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

  人才的供给过剩,大学生就业变得理性,这可能是件好事。但在就业“求稳”的理性中千万别忘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无数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年轻人:理性是务实,野心是追求,大学生的入职之路应该理性与野心并存,应该价值与目标俱在,不要在应该拼搏的岁月里选择安逸,过分的理性会磨灭大学生的锐气与追求;也不要被期望的月薪压抑了斗志,过分地考量薪资会限制自己视野,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大学生求职更应看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才是“薪资待遇”,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景新海曾建议大学毕业生不要为了求稳而去考公务员,“大学生可以冒一冒险,可以去闯一闯”。社会是一个大世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其实,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更应该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去选择。比如: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际,但做事认真、细心、很有条理性,就适合文案一类的工作;有的人性格外向,形象气质良好,较有亲和力,善于交际,那么他就适合做管理人员;有的人交际能力不强,但动手能力强,且勤奋、肯干,那么就适合当技术人员……因此,选择就业的方向并非一成不变,也不能随大流,是因人而异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