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人工肺”国产化难,折射高精尖短板

2020-04-03 08:27:26

作者:戴先任

  武汉抗疫期间,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在医院临床使用成功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并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被誉为“救命神器”。目前,这一重要的医疗设备我国全部依赖进口,设备和耗材费用均很高。业内专家认为,应尽快推动ECMO国产化,降低使用费用,让更多患者受益。国内一些企业致力于ECMO国产化,但尚未成功。(4月2日新华社)

  “人工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人工肺”国产化并不顺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关键技术仍待突破。而且ECMO的研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重要技术和零部件,而国内存在上下游产业链不协同的问题。

  “人工肺”国产化难,并非个例,这暴露了我国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不仅是高端医疗救护设备国产化难,像制造业大而不强等等,背后都有关键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另外,我国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但仍有差距,这也就影响了创新创造的活力与能力。

  对此,像在高端医疗救护设备等领域,就要能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弥补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另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成熟的市场机制,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等等。推动“人工肺”国产化,增强制造业的“心肺功能”,“中国制造”才能够健康快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