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瞄准“贫困尾巴”迎难而上

2020-03-23 17:24:10

作者:宋宇晴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经有300余个县甩掉贫困帽,占贫困县总数的90%;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实现了95%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尽管脱贫攻坚战果累累,也要清醒看到,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告别贫困后,剩下的贫困地区都是贫中贫、困中困。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步伐总体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一年能否顺利扫除这些贫困的尾巴,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将是决胜的关键。

  为山九仞,须防功亏一篑。越到最后攻坚之时,剩余的“尾巴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越大,越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锋劲儿。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坚持不懈地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补好突出的短板。如此,方能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方能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进度和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是衡量脱贫攻坚决胜成果的关键。须引起警惕的是,脱贫攻坚最后时刻,有些地方出现了“急脱贫”和脱贫摘帽后“喘口气”的苗头。

  在部分地方,为了达到脱贫的收入指标,高估甚至乱估贫困户收入,发生玉米单产超过当地亩产纪录的怪事,暴露了作风不实、数字脱贫的误区。有的摘帽县则出现工作松劲、责任松弛、思想松懈,扶贫工作队岗在人不在,后续帮扶应付了事。这些扶贫作风上的虎头蛇尾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出现返贫回潮现象。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尾巴问题”仍然突出。虽然目前总体看,脱贫人口吃不愁、穿不愁,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仍存短板和薄弱点。

  比如,贫困户的家庭医生签约率高,服务却参差不齐,“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在一些地方还未达到,存在服务缩水、服务粗放问题。再比如,有的地方虽然完成了危房改造的指标,但有的房屋改造完后仍漏雨透风,有的危改甚至跑偏成搞室内装修、外墙粉刷和门前水泥硬化的“面子工程”。还有一些地方饮水安全工程到位,但有建无管,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这些“两不愁三保障”的“尾巴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的里子。

  此外,易地扶贫搬迁后,能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产业帮扶到期后,如何确保脱贫人口增收可持续、致富有奔头?这些巩固脱贫成效的问题也考问着决战之年能否决胜。

  脱贫冲刺路上遭遇的这些“尾巴问题”,有的是遗留的硬任务,有的是前期工作不到位,还有的是思想滑坡和脱贫政策的细化跟进不够。要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下大力气攻城拔寨,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

  必须下足脱贫的绣花功夫。如果说前几年脱贫攻坚是全面部署、整体推进,那么最后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就要靶向治疗。比如,针对“三区三州”的特殊情况个性施策;针对“三保障”的“尾巴问题”把政策做实落细;针对脱贫后“稳得住能致富”,探索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这些都需要精细用心的工作。

  攻坚精神干劲不能松。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面对脱贫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气,要有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的必胜信念;面对已经完成脱贫摘帽的,要防厌战松劲的疲劳症,更要防差不多、歇歇脚的自满症。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一鼓作气,迎难而上,奋力奔跑,跑出脱贫攻坚的新胜局,跑出全面小康的新图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