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战“疫”当前,逼捐方式不好看

2020-02-05 20:47:37

作者:朱连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场全民战“疫”正在全面打响。医护人员在前方奋战,社会各界在后方捐款捐物,将爱心集结成“粮草”,支援一线。但最近几天,网上却出现了“逼捐”的苗头——“大家都在捐钱,为什么××不捐?”“××这么有钱,只捐这么一点?”(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捐不行,捐太少也不行;低调不行,高调也不行。几乎在我们每次经历的灾难性事件中,都有一些网友发起“逼捐”的行动,他们用所谓的“捐款排行榜”给一些公众人物施压,让“善举”行动蒙上了权衡与算计的“灰尘”。从媒体报道看,已有多位知名演艺界人士因为没有在网络上披露自己的捐款数额,或是捐款额度与其知名度的实力不匹配,遭到众多的网友冷嘲热讽甚至攻击谩骂。

  指名道姓式的“评头论足”,让一些公众人物苦不堪言,有的干脆不公布自己的捐款数额,回避媒体的跟踪采访报道。笔者认为,网民此举,其实就是患了“精神洁癖症”,拿着手电筒照别人,就是不照自己,异化了爱心捐款的属性。

  在笔者看来,任何的捐款活动,只要我们积极参与,都是一种善义之举,是发自个人内心的自觉行动,不能把每个人捐的多少当成“爱心”分量的砝码。前几年笔者所在单位组织捐款活动中,往往按照职别的高低,来确定捐款的额度,把捐款自愿行为变成硬性任务。殊不知,这样的捐款模式歧义凸显,你挣得多就必须多捐,这种模式是非理性成熟的,虽然看到的是“真金”,但“真心”能有几何?

  捐款有价,爱心无价。因此,在对待战“疫”爱心捐款问题上,广大网民应该秉持理性思维,少些道德绑架,抛弃对公众人物持有的“捐得不如他人多”的指责行为。因为衡量善意的标准,不是你掏出了多少“真金”,而是你付出了多少真心。今天看到南方一家慈善总会公布的捐款明细中,就有两笔是一分钱的捐款额,这种公开就是一种导向,一分钱的“爱心”捐助,我们也要把它安放好,因为捐款无论多少,都是一种“爱心”的释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