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反弹”

2022-11-08 10:14:10

作者:张玉胜

  11月份,快递业正式进入业务旺季。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同比增长28.54%。随之而来的快递包装垃圾也持续增多,不少快递商品“大盒套小盒”“充气膜塞满纸箱”等过度包装现象依然存在。(11月7日《经济日报》)

  近年来,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成效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既与环保材料成本相对偏高有关,导致寄递企业对相关举措的实施往往只停留于“试水”阶段,很难大面积推广;也有相关法规有失健全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比如,与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仅在快递包装使用环节进行了规范,对寄递企业使用环保包装均为推荐性标准,多为倡导性和鼓励性要求,这就很难对寄递企业形成刚性约束,对上游电商企业、包装生产企业也没有约束力。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包括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到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诸多环节,单靠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或某一环节,都不可能达成标本兼治、全域治理的效果。强化全链条治理,就是要全社会动员、多部门联手、全方位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不留死角、不撇空档的全领域、全要素治理格局,以构筑覆盖全链条、涵盖上下游、包括各环节的法律标准体系来支撑全过程治理。

  此外,消费者群体是强化全链条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消费者的举报监督和“用脚投票”对企业、行业的自律与改过具有“倒逼”效应,要加强引导和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并适当推出一些激励办法,提升快递包装回收复用率。只有让生产企业、寄递企业、包装回收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相向而行、各尽其责,才有望让快递包装“瘦身”的目标尽早达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