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景区过度商业化?试试“红牌预警”

2022-09-20 09:18:20

作者:木须虫

  黎青 作

  “进入古镇,到处都是红柳烤肉、臭豆腐、大鱿鱼、奶茶、工艺品铺子,招牌都差不多,建筑样式也大致相同,不同的可能只有明信片上面的地址。”来自浙江绍兴的邹先生吐槽道。记者搜索发现,今年暑期有很多旅客投诉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包括景区内购物场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经营秩序欠佳;商业街过长,景观质量差,普遍存在不明码标价、服务质量差等经营不规范问题;广告较多,影响景区旅游品质……(9月19日《法治日报》)

  旅游经营本身来说是商业活动,景区商业化也是旅游服务提供的题中之义。当然,凡事都有度,正所谓过犹不及,景区商业化同样如此。

  景区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类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还在于资源本身的独特性,它是构成景区“卖点”的灵魂,旅游开发,配套交通、餐饮、文化、购物等必要的商业服务,无可厚非。

  然而,一旦过度,首先会挤占景区大量的空间,破坏景区自然风貌、人文格局,冲淡景区独有的风味;其次,大量商业服务的引入会导致服务类型的雷同,进而造成景区同质化,如古镇旅游的千篇一律,严重透支了游客出游的体验感;第三,过度商业化还会加剧景区商业服务的竞争压力,催生出商品服务粗制滥造、吃住行服务变相宰客之类的服务乱象,恶化了旅游消费环境。

  景区过度商业化,总的来说是急功近利惹的祸,忽视了旅游休闲文化消费的本质。防止景区过度商业化,无论是景区管理者,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注重长远,合理控制开发行为。一方面强化景区自然与人文的保护,严格控制商业服务的空间与规模,保证“景为主商为辅”的平衡;另一方面告别“景区+商业”、服务外包等简单的开发模式,更注重独有文创、体验性文旅产品的开发,走差异化道路。

  当然,防止景区过度商业化,也要完善评价机制、倒逼机制。如,建立过度商业化评估标准与评估机制,评估的结果与景区评级、复评挂钩,超过一定标准的,实行“红牌预警”制度,建立起治理过度商业化的风向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