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质检报告岂可弄虚作假!

2021-11-30 06:48:27

作者:

  □郭元鹏

  “无需送样检测”“一天出报告”“不过全额退款”……近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被曝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迅速组织执法力量调查核实,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回应社会关切。(11月29日《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审核平台内经营者检验检测资质,处置违法违规经营者2321家,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目前,一些网络平台已采取清理存量商品、管控增量商品、发布特别公告等管控措施,加强对入驻商家的主体信息审核和日常检查。

  商品的检测报告,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商品检测报告的作用在于将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虚假冒充的商品、危害公众健康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然而,一些商家却借助“检测报告信息”这种载体欺骗消费者,利用“虚假的检测报告”实现商品销售的货畅其流。

  没有好的商品质量,就没有好的销售业绩,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美好期待被一些人用歪了。在市场巨大的需求之下,也就有了“假检测报告”的灰色链条。这里的“假检测报告”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检测机构为了利益,出卖自己的检测报告,也就是“合法的机构”做“不合法的事情”;另一种是假的检测机构以假乱真,出具模仿的检测报告。两种情况,都成为不法商家的帮凶,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秩序,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买卖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不断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假检测报告比真检测报告还管用?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9万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近5.67亿份,规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当检测机构鱼龙混杂的时候,也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出具假检测报告不仅是失信那么简单,而是违法的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来一次检测机构的“去伪存真”。要对现有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对合法的检测机构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对违法的检测机构坚决赶出市场。对于那些网络中间商帮助买卖假检测报告的行为则需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当然,对购买假检测报告的商家也不能放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