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科研成果岂能“子承父业”

2021-10-28 07:32:57

作者:夏熊飞

  □  夏熊飞 

  中科院实验室研究成果装置,转身变成一中学生科技竞赛作品?父亲的团队专利成果和儿子的“发明”高度相似?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被曝利用自己和实验室团队的科研成果,供儿子获奖升学。(10月26日澎湃新闻)

  在观看电影电视剧时观众总能看到这样一句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虚构的故事确有雷同撞车可能,可作为科技竞赛作品、发明专利等要求高度严谨与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出现“高度一致”的情形,恐怕就很难用“纯属巧合”来解释。

  刘某阳的两件科技竞赛获奖作品,均与就职于科学研究院的父亲参与的科研成果高度一致,不仅成果原理如出一辙,外形也基本无差别,就连“两个设备上印刷的文字、字体均一致”,这样的巧合显然无法用“大手牵小手”,“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来搪塞舆论质疑。

  按照学术、科研要求,如果刘某阳并不在两项科研成果的团队之中,那其竞赛作品很明显就已经涉嫌抄袭;而如果是刘建国主动将自己和团队的科研成果“嫁接”在儿子名下助其获奖升学,则属于学术不端与造假。无论属于何种情形,影响都颇为恶劣。

  刘某阳当时的任课老师证实,该发明在研究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刘某阳父亲刘建国的指导和帮助,“属于‘大手拉小手’,父亲的项目他也可以参与,就相当于父亲搞一点东西给他做。”父亲作为科研人员,儿子从小受到熏陶、耳濡目染,在科研创新方面领先于同龄人实属正常。儿子在参加科技竞赛中,父亲给予一定指导也情有可原。但这样的指导、介入应有度,理应坚持孩子为主、家长为辅,而不能变成家长越俎代庖、亲自下场。以科研人员的身份对其他参赛中小学生实行“降维打击”,不止胜之不武,更是对公平竞赛规则的践踏。而且这样的“子承父业”极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家长、学生效仿,最终让本是激发孩子们创新意识的竞赛,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拼爹大会”。

  对于儿子科技竞赛作品与父亲科研成果高度一致的质疑,刘建国本人、其所在研究院及相关竞赛的组委会显然不能保持缄默,因为这已不仅是“内部矛盾”,而是涉嫌学术不端、竞赛造假、破坏教育公平的公共话题,很有必要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拨开疑云。而质疑如若坐实,涉事人也必须受到相应惩处,以儆效尤。

  各类中小学生竞赛中出现家长亲自代劳、家长成果直接变成子女作品的闹剧可谓屡见不鲜,赛事组委会在审核把关方面显然存在重大缺陷,学术领域通行的“查重”“答辩”“回避”机制恐怕很有借鉴、引入必要。否则,任由“拼爹”行为践踏规则,此类竞赛只会沦落为学术不端、弄虚作假横行的狂欢场,不仅有违办赛初衷,还向孩子们传递着造假、走捷径等错误的科研、学术导向,危害尤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