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蹭热点、造卖点,这算哪门子金融创新

2021-06-07 08:59:11

作者:董 婧

  □  董 婧

  上周,“三孩政策”无疑是最具热度的话题,而随着三孩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概念在持续刷屏,股市炒作三孩概念股,房地产炒作三孩学区房,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三孩贷”。中国银行江西分行的一款面向三孩家庭的“生育消费贷”产品在网上引发热议。

  根据流传的海报显示:这款“生育消费贷”适用于20-50岁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已婚自然人,怀孕6个月至幼儿两周岁;贷款额度为一孩10万元,二孩20万元,三孩30万元,具体以实际审批金额为准;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如此看来,利率也并不低。

  对于这个别出心裁的“生育消费贷”,网友们的吐槽声一片:“能养三孩差这三十万吗?”“养孩子都需要贷款,还是先把自己养活吧。”“需要抵押老大或老二吗?如果还不上,是不是孩子归银行了?”对此,涉事银行在发布的情况说明中称,“生育消费贷”有关信息是该行内部评估信息,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但同时,该行亦表示“关注特定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

  显然,这个已经经过“内部评估”的特色贷款,是接应国家的三孩政策。但就像网友所说,“不差钱”的人可能并不需要这种贷款,而“差钱”的人则可能因为这种贷款雪上加霜。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可比生孩子要高得多,如果一个家庭连生孩子都需要贷款,如何一边养孩子,一边还贷款?

  其实,在“三孩贷”之前,邮储银行曾在2018年推出过“二孩贷”,最高可贷20万元。同样是在江西省内,今年3月中旬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也曾引发社会热议,接着,云南一家银行又与墓地开发商合作推出按揭贷款。婚丧嫁娶一切皆可贷,这些荒诞的消费贷产品层出不穷,究竟是金融创新还是营销噱头?

  早在今年4月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就“彩礼贷”、“墓地贷”等热议话题回应称,个别银行打着所谓金融创新的旗号,挑战社会痛点,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脱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实际上,“三孩贷”与“彩礼贷”“墓地贷”的套路如出一辙,都是一种营销噱头,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的普通消费贷。婚恋拿不出彩礼,想生孩子却生不起,本就是民生痛点,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解决的民生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却拿社会热点蹭卖点,把民生痛点当卖点。看似能解决“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的现实难题,实则是变相给群众挖坑,割中低收入者的韭菜。

  尽管这些是个别银行的行为,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创新必先守正,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把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而金融创新也要敬畏社会公序良俗,恪守商业良知与底线,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化解生育焦虑,让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关键是持续提高经济收入、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对于个人来说,不计后果地借贷消费只会自食苦果,要准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量入为出才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对银行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准入实施有效监管和指导,对于有悖公序良俗、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的做法,要及时纠正惩治。(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