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评 > 正文

高价志愿填报服务的“虚火”该灭了

2021-06-02 11:23:35

作者:吴睿鸫 然玉


 黎青/绘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临近高考,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高考学生和家长本就焦虑的神经更加紧绷。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更趋火爆。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费用不断提高,一对一的辅导甚至出现了数万元的高价,但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规划专家”其实仅仅培训三四天就上岗了。(6月1日新华社)

  高考志愿填报亟待公共服务“补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专业机构提供填报高考志愿服务,能降低录取风险,减少分数浪费,有效避免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最终实现高考分数的价值最大化,从而让家长与考生皆大欢喜。

  在肯定的同时,也应看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虚火旺盛”,乱象丛生。在一些志愿填报软件的售卖网店,所出售的信息都是些陈旧数据,有些广告宣称的“内部数据”,实则是在“忽悠”消费者;所谓“从业数年”“经验丰富”的“规划名师”,可能只参加了三四天培训就速成上岗,“熟知招录规则”“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专家”,可能是利用课余时间短期兼职的大学生。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初,全国共有954家从事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企业,其中42%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1年。

  基于此,教育主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应主动对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进行严格监管,明确收费标准,尤其对那些虚假宣传、货不真价不实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机构,强化惩治力度,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高考志愿填报在市场化失灵的情况下,公共服务要及时“补位”。各高校要定时公开每年学生录取信息,包括学校提档线、每个专业的最低分数、最高分数以及平均分数等。同时,各地学校要落实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性安排,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让考生知晓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与技巧,让高考志愿填报变得不再是高不可攀。

  “万元志愿填报服务”是天价心理安慰剂

  临近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价码再次水涨船高。在数年的市场实践之后,如今这门生意已经有了丰富的产品线,无论是“填报志愿软件”还是“高考志愿规划师”等等,每每都宣称自己有独门秘籍。形形色色的高考志愿服务,貌似玄乎深奥,实则其核心架构很简单。

  其一,就是信息梳理,即把零碎、分散的高校招录记录加以汇编整理;其二,则是需求匹配,通过检索触发、个人分析、“大数据筛选”、AI决策等方式生成“志愿填报方案”。综合来看,该服务整体所提供的“功能增量”相当有限。毕竟,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录取资料汇编”等已经做了很好的信息集纳,如今定价不菲的“志愿填报服务”未必高明到哪里去。

  能不能通过购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来实现“报得好”?这本身就是充满争议的。所谓的“报得好”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准确定义,又如何判断是否“报得好”?家长们心心念念的“报得好”,大致还是指向了两方面的诉求,即指望“低分捡漏”、避免“高分低就”。很遗憾,市面上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往往是求稳有余“惊喜不足”,为了规避纠纷,其往往推荐最保守方案来保证成功率。

  于是我们看到,在收费万元的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中,还包括了兴趣测试、性格测试、人生规划等内容,一拨流程走完,离题万里,却似乎是“值回票价”了。或许,说到底,所谓的“志愿填报服务”根本就与“志愿填报”没太多关系,从本质上说,这更像是“心理安抚服务”“焦虑疏解服务”。其最大的实际作用,就是让家长们“心里踏实点”,就是让家长们能问心无愧“为孩子尽力了”。

  因为是“为了孩子”,因为已经心慌意乱,所以家长们失去了价格敏感、失去了决策理性。鱼龙混杂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乘虚而入、趁机收割,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