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管住奇葩招聘 提高违法成本

2021-05-11 09:33:06

作者:刘阳

  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北邯郸的宋先生称自己在应聘某公司人事岗位时,被要求详细说明恋爱经历以及持续时间。公司对此解释称,填写恋爱经历是为了考察应聘者的“情商”,这让宋先生无法接受。在有关部门的介入下,该公司已意识到这一做法欠妥,删除了这项招聘要求。

  不少求职者都曾遭遇过各种“脑洞大开”的奇葩招聘,比如设计师必须为处女座、业务员不要双鱼座;秘书必须要与负责人生辰八字相配……这些要求与求职者即将开展的实际工作毫无关联。对待奇葩招聘条件不可一笑置之,因为这些额外的、没必要、甚至完全没意义的要求,实际上构成了对求职者隐私权、财产权,特别是平等就业权等权益的侵犯。

  更有甚者,部分用人单位设置种种奇葩招聘条件,来对岗位要求无端加码。比如询问是否“结婚”、“生育”等隐私问题,坚持未婚未育者优先;能接受加班者、酒量佳者优先;文案岗能歌善舞者优先等等,都是设置招聘门槛,变相对求职者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表现。不仅严重侵犯求职者合法权益,还有就业歧视之嫌。

  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讲究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当关注的核心是求职者的品德和能力,而非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在标签。要让每一个人凭真本事就业,靠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就业市场良性运行的表现。而招聘中的奇葩要求,既损害了求职者权益,也必将损伤企业形象,长此以往,影响着整个就业市场的秩序和风向,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当求职者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奇葩招聘时,务必要牢记,法律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好武器。劳动合同法已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因此对于与劳动合同不直接相关的信息问题,求职过程中劳动者有权拒绝。遭遇奇葩招聘,求职者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职能机构投诉,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就业是民生之本,奇葩招聘不应更不能成为就业路上的“绊脚石”。近年来出现的奇葩招聘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今年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大就业权益保护”,要求加强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行为监管,着力规范网络招聘秩序,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乱收费、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风清气正的就业环境需要求职者、用人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合力。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加强自律;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则应鼓励引导用人单位规范人才招聘程序;一旦出现奇葩招聘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干预,提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树立尊重人才、平等就业的良好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