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不能再任由手机APP“自作主张”

2021-04-23 07:05:17

作者:苑广阔

   已经退出的APP半夜突然启动,很久没有用过的APP自己产生流量……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后台“偷跑”的APP给用户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偷流量”这么简单。近日工信部表示,将出台系列行业标准,为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提供政策和标准支撑。(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明明已经用完退出的APP,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却频繁自己启动,甚至还能自动更新;很久都没有用过的闲置手机,某天打开使用,竟然发现里面的APP仍旧在产生流量……类似这样的事情被频频曝光,说明一些手机APP通过“偷跑”产生流量的现象,并非个案。

  虽然现在大多数通信公司都推出了流量包或流量套餐,对手机用户超出的流量限速不限量,降低了消费者对流量耗费的敏感性,但如果一些APP在手机后台大量耗费流量,导致消费者手机流量因使用超标而被限速,也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另一方面,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这些偷偷启动的APP,并不仅仅是“偷流量”那么简单,它们还会造成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这才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很多APP在安装之初都会提出一些与APP使用无关的“越权申请”,比如一些壁纸APP需要“通话”“通讯录”“短信”等授权,用户一旦同意,这些APP或能将用户信息上传服务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APP即使长期没有使用,还在产生数据流量的原因,它们大多是在后台上传用户信息。换言之,很多不守规矩的手机APP是在用着用户的流量,却在从事损害用户利益的行为。

  用户手机里的APP越来越多,如果个个都“自作主张”,不守规矩,岂不是要乱套?从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用户要在官方渠道下载App,不轻易下载不知名APP。经常观察应用流量使用情况,一些应用程序出现大量流量消耗时要及时进行删除。一款APP使用完后,要记得完全关闭而不是简单地退出。每次新装APP时,仔细看授权详情,避免不必要的授权。

  而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工信部不但在近期加强了监管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技术装备的能力,确保能够检测出信息保护的漏洞,以及对广告信息有效拦截,而且还将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组织制定《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等系列行业标准,为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提供政策和标准支撑,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