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让“智能范儿”点亮课堂教育

2021-04-16 11:52:33

作者:刘阳

  给汽车安装一个自制“倒车雷达”,把解析几何“难题”交给自写编程,了解视频软件的“猜你喜欢”是如何读懂用户偏好的……近几年,人工智能和5G、物联网等一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新蓝海。在我国,关于以上种种信息技术手段的探讨也逐渐从产业领域开始向教育领域延伸。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正式被纳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

  据本报4月15日报道,在济南,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山东省实验中学人工智能课刚上线就被“秒光”;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去年首招20名AI特长生,学生自制收音机、生物画图、3D打印模型等,展示着精彩的创意;济南中学更是10年前便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如今,3D打印、程序开发、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无人机等课程面向高一学子,主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这些“脑洞大开”的校本课程,成为学生追捧的“网红”课。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实践摸索,将原本“天马行空”的想法转换为实际应用,在动手操作中收获满满成就感,爱上“人工智能”。

  传统教学中,重视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习,很多老师经常以单一的考试分数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多一些评价标准,就能多挖掘出一批有亮点的学生,进而培养更多在某一领域特点突出的学生。从这一点来说,教育应当担当起个体启蒙的责任。通过多元化课程的选习,帮助学生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提升自我、成就自我。因而,开发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应当成为教育者及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新追求。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时代,单纯依靠某一个学科、某一些知识、技能已经不足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来,这时就特别需要强调核心素养的意义。在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会激发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争论、创新。从做题到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常态,核心素养的落地也就水到渠成。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质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高中生来讲,会不会有些深奥了?其实,人工智能虽然涉及一些高深理论,但这并不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能够了解新技术,掌握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维、培养兴趣,这才是课程要倡导的方向。

  人工智能时代呼唤“脑洞大开”的校本课程,通过学习这些智能范儿十足的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动手意识和自信精神,更使他们获得了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