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35岁成职场荣枯线”亟待纠偏

2021-02-25 09:10:49

作者:张玉胜

  
黎青 作

  春节过后,招聘就业市场暖流涌动。记者探访各类招聘活动,发现不少企业招聘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有的甚至提出“员工90化”。调查发现,当下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热衷于收割“青春红利”,靠青壮年人力资源参与同质化、低水平市场经营竞争。(2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曾几何时,人们对“待业”“失业”的认知还停留于“40、50”人员,可如今的“35岁+”就被招聘单位人为归类于这一群体。在笔者看来,“35岁成职场荣枯线”的怪象,不仅涉嫌年龄歧视,更不利于资源使用和企业发展。

  相较于年轻人的有干劲、有精力、生活牵绊少、创新意识高、适应力可塑性强等诸多优势,已过而立之年的35岁员工,的确不无上养老、下抚小、生活琐事多、身体机能下滑等的相对弱势。但这是生理规律和自然现象,必须直面和善待。事实上,“35岁+”的许多人并不缺失上进心和创新力,而且与职场新手相比,他们更多是经验丰富、技术熟练、阅历丰富的企业骨干。拿35岁一刀切“划线”既不公平,也缺少人情味。

  “35岁成职场荣枯线”,看似是出于“成本”考量的小聪明,实则存在短视误区。也许,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口红利”让一些企业占得了先机、赢得了利润;但如今“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企业仅靠吃“青春饭”难有大作为。人才竞争、理念创新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变“年龄”优势为“智能”优势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历练,从“十年磨一剑”的角度解读,35岁或是“正当年”。

  对于职场内的“35岁+”员工,如果为这条“荣枯线”担忧,则引发的副作用不可小觑:上升无望,归属感降低,更奢谈会有主人翁意识、自豪之感。而这种“天花板”瓶颈也势必会波及到职场新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由是观之,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扰乱就业、弊大于利的“荣枯线”亟待纠偏。(来源: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