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年味很“短”,记忆很“长”

2021-02-17 15:16:41

作者:喻柳程

  年的味道是爸妈张罗的那顿年夜饭,年的味道是大街小巷上张灯结彩的繁华景象,年的味道是热闹的走亲访友,年的味道是绚烂的烟火弥漫,年的味道是家人围坐在一起充满欢声笑语的模样。人间至味是清欢,在记忆深处,最难忘怀的是家乡的外婆做的豆腐。

  记忆中的年味是扫尘,是贴春联,是守岁,是拜年,春节习俗不胜枚举。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民谚,每当年关将至,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打过年豆腐,这也是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犹记得,“打豆腐”的头一天晚上外婆就会把黄豆干净洗好用水泡着,第二天的黄豆经过一整晚的浸泡,变的松软发胀,每一粒豆子都吸收了水分,在淘洗三遍后外婆会让我们一块仔细挑出劣质豆子,之后便会招呼家中的小孩一块去村里的磨坊。外婆肩膀两边装着豆子用扁担挑着,我们一群小孩在后面嬉戏打闹追着。

  到了磨坊,首先映入眼前见到的便是一块大大的石磨,石磨是村中家家户户制作豆腐的传统工具,研磨是个力气活,制作者用手来回推动石磨的同时,还需要同步每一次连水带豆子舀一小瓢放到磨眼里,出料口的豆渣颜色纯正,豆香味道的气息弥漫在磨坊里。

  研磨后接下来的一道工序就是过滤浆,需要将方才刚磨好的豆汁用滤网进行过滤,过滤的成效直接决定了豆腐的软硬程度。接下来就是煎浆,先用小火慢慢烧开,同时还要把握好火势大小,不然容易烧糊,煎三开慢慢熬,就能闻到豆腐的香味了。之后就进入了“打豆腐”的核心工艺,点浆可说是最重要的环节,决定出豆腐的好坏。外婆提前用清水把石膏粉浸好搅动,按照“一升黄豆一升膏”的配比,膏加多了,豆腐的味道就会变得涩,膏加少了豆腐就不会成型。

  最让我们小孩感觉幸福的时刻,莫过于静置半个小时后的豆浆变成了豆腐脑,每每这时,我和弟弟妹妹就会迫不及待的一人一个碗在旁边伫立着,外婆也会笑着给我们每一个人盛上一大碗豆腐脑,我们加进一调羹白糖,开心的喝起来,原汁原味的豆腐脑味道就是鲜,我们边喝边称赞道。外婆看我们一个个滑稽的模样,脸上止不住洋溢着幸福淳朴的笑容,在豆腐出锅热气的辉映下显得更加生动,一家人和乐融融,欢声笑语萦绕在周围。外婆看豆浆慢慢凝固成豆腐脑时便进入最后一道工序压浆,四个大人,每人扯匀包袱四角,用一个干净的大石头压起来,赶出水分,经过几个小时,压好的豆腐也就成型了,轻轻拉开包袱,只见一团周周正正、白白嫩嫩的豆腐展现在我们面前。

  制作好后的豆腐被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美味总是能治愈生活的疲累,豆腐的香味可以充斥整个房间,让人有一种暖暖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我们称为年味。

  独在异乡的游子,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记忆深处独特的年味,他们从不把想家挂在嘴边,却迟迟不肯轻易挂掉和家人的电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的磨坊也早已变得破旧,外婆年纪也大了,渐渐早已挑不起那沉重的黄豆,过年“打豆腐”的风俗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热闹,但我们还是会时常想起“打豆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因为年味很“短”,而记忆很“长”。

  家乡的每一处角落,都有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美丽。家乡的豆腐承载着自己年少的回忆,浓浓的烟火气息,有十足的年味。故乡是漂泊的航船停靠的港湾,这里有最惦念的人,有最熟悉的家乡味道。如今,一些新年俗开始出现,许多旧日的风俗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年味或许开始变“淡”和“短”,但回家团聚的观念依然根植于每个国人的内心深处,年味,就是一家人的心在一起的感觉呀!或许今年许多漂泊的游子,选择就地过年,但当团圆饭摆上餐桌,鞭炮声响起,我们的心,始终和家人在一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