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 > 正文

高校清退研究生:严进严出更应严抓过程

2021-01-27 13:47:40

作者:祁宇

  近日,河海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未在规定年限内取得学位并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在近几年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也都发布过了类似的清退研究生公告,可见,“严进严出”的淘汰机制俨然成为了高校在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不二选择。(1月26日 央视新闻)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清退研究生的操作在当今的高校已然屡见不鲜。但在相关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被高校清退的学生大都有着以下的共性:与学校“失联”了。他们不仅不会到学校报道上课,甚至连学校也很难联系到他们。如此情形也让人不禁发问:高校在制定“严进严出”的政策时,是否又严抓了对研究生的管理过程呢?

  众所周知,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更加依赖学生个人的自觉与意志。特别对于那些选择了学术深造道路的学生而言,为了获取宝贵的学历文凭,其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时间、金钱、脑力等成本。如今高校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而出台的“严出”政策,不仅会使被清退学生多年以来的努力功亏一篑,甚至也白白浪费了学校、社会在其身所上投入的资源与心血。试问,若学校能够主动承担起对研究生的全方位管理职责,跟进学生发展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多方的努力还会白白付之东流吗?

  因此,高校要想避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落实“严进严出”的淘汰政策,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应当严抓研究生在校的管理过程,防止学校与学生失联的情形在今后再次上演。

  在这一方面,985、“双一流”等名校应当率先行动起来,严抓课程、严抓考核、严抓导师、严抓监督,为其他高校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首先应大力淘汰水课,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和发展支持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应让导师树立“严选学生、严教学生”的意识,避免导师因学生数量过多或因忙于科研而忽略对研究生的教导培养;最后,高校更应通过辅导员等人密切联系学生,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监督,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高校推行“严进严出”的发展政策,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但作为培养社会有志青年的最高殿堂,高校不应该仅仅成为评价研究生能力素养是否达标的“评价表”,更应该成为研究生发展的“助推器”,从日常入手抓好对研究生学习习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故对高校而言,“清退”学生不应该成为“一退而之”的事情,而是应该形成“管理-评价-淘汰”的良性淘汰机制。这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只会是一件“多赢”的事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