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谈 > 正文

重视技术的人性需求 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

2020-05-20 16:06:51

作者:杨林林

  技术因人类的需求而诞生,同时,又拓展和延伸了人性需求的边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数字技术的发展紧跟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步伐,但也异化了人性的需求,挑战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因此,要客观认识数字技术背后人对生活生存、情感联系、自我发展的需求,解决好发展数字化生活所面临的信息安全、价值尺度模糊等问题,不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数字技术时代,人性的需求既表现为日常生活上追求便捷、个性的生存需求,也体现在基于身份和兴趣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归属感的圈层化社交需求,更展现出自由平等获取知识、追求自我实现的发展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精辟地指出了,人们对生存、情感、发展三大层次需求。如今,“线上生活”已成常态,人性的需求也彰显出数字化的特征。底层需求上,在线购物、智能家居、专属定制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反映了人们高效方便、表达自我的生活方式。中层需求上,人们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传统人际关系的束缚,与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五花八门的app上分享现实生活。高层需求上,丰富的教育类电子产品、海量的学习类服务资源,无不印证着知识平民化已然成大势。从20多年前,渴求知识的“大眼女孩”到如今“这块屏幕改变命运”,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础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实现,也为人们拓展个人成长路径提供了可能。

  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因此,要推动技术日臻成熟,让创造美好数字生活的初心始终闪耀。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数字生活的安全系数,既要厘清个人信息数据收集、使用的边界,也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斩断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利益链。数字生活里,网络运营商获取用户个人数据信息,勾勒出了一个个“用户画像”,以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当然,只要符合市场规律,我们不一味反对数据收集,但手段未免讨嫌,甚至违法。追根溯源主要是不费周章且有利可图,可趁虚而入。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我国已经和正在出台一系列法律和规范,明确用户的“同意权”以及互联网企业应尽的保护义务。与此同时,技术检测、社会举报等途径也强化对企业行为的监管。甚至,对于以泄露他人隐私,牟取利益的犯罪行为,各地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重视技术中立问题,坚守数字生活的道德尺度,这要求内容生产与传播既要坚守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底线,也要引领主流价值导向,凝聚社会正能量。网络世界里,内容创作和接受的低门槛,导致一些低俗、污秽的信息充斥其中,甚至有人罔顾道德和法律,称其为言论自由、技术中立,污染了数字生活。自由是有边界的,网络世界也不例外。任何人当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默认规则,践行“白纸黑字”的行为准则。而且,技术的背后是人,它体现不仅是人的需求,更要有人的价值理念。现如今,无论是快手还是今日头条,都加强了内容产品的审核,还有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官方媒体,积极强化网络阵地的舆论引导功能,并积极打造融媒体,汇聚全网络的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

  数字生活里,庆幸能在“云端”或与尔同悲喜或独自亦美丽,关系你我的大场面、小确幸俯拾皆是,无一不是人性需求的生动演绎。可是,跨越山丘,只为见到一人的真情实感;远渡重洋,但为置身某地的荡气回肠。这样原始、朴素的人性需求指导我们要在虚拟与现实间寻得一种平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