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

警惕复工复产中的形式主义“表演”

2020-05-06 08:15:53

作者:董婧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后,不少地方争相表现“发展成果”,集中签约活动一波接着一波。为了显得热闹好看,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3遍;为了让上级满意,复工复产率不顾实际,看到别的地方报90%多,自己就报99%;为了表示重视这项工作,高调到企业搞现场办公,事后却啥都没办成。(5月4日《半月谈》)

  对于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危机,不少媒体用“史无前例”来形容。疫情暴发期间,整个社会几乎按下“暂停键”。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巩固之后,复工复产必须启动“快进键”,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特殊时期、战时状态,复工复产必须求真务实,让经济发展尽早“恢复元气”。毕竟,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国家强。

  但是形式主义可谓“有毒的细菌”,无孔不钻,哪怕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一个项目反复签约,复工复产率“注水”,现场办公啥都办不成……如此形式主义“表演”,着实让人瞠目结舌。虽然这样的咄咄怪事发生在个别地方、个别干部身上,但是其危害不可小觑。

  复工复产搞“表演”、务虚功,表面看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实质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为的不是企业,而是个人的面子和短期政绩。除此之外,也与不科学的考核有关,正如《半月谈》文章中所指出的,部分地方制造假签约、假复工,也是被不切实际的指标考核和“乱问责”逼出来的。有的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给下级部门下达招商引资指标,完不成就问责;有的在疫情期间片面追求复工率并进行排名,而没有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供需情况等。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复工复产搞“表演”最终会导致恶果:一者,复工复产沦为“空转”,经济复苏成为空谈;二者,吹大经济泡沫,误导上级政府决策;三者,损伤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和积极性。

  复工复产要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首要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近中央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对于“表演式”形式主义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各地应该对形式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对标对表、摸底排查,自觉抵制复工复产中的形式主义。尤其是要科学制定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各级领导干部围着指标转而不是围着市场转。其次,杜绝“表演式”形式主义,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复工复产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表演”随时“亮剑”,对反复签约、弄虚作假的要严肃查处。

  《半月谈》剑指复工复产中的“表演式”形式主义,的确颇为“辛辣”,甚至让一些人不舒服。但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疫情时之复工复产意义非同寻常,绝不允许有半点的弄虚作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